非標緊固件生產過程信息化改善感悟(一)
雖然本人是一直在非標緊固件和非標汽車件行業探索,但是我認為這些經驗也適用于其他行業的信息化改善過程。
ERP的改善是伴隨著企業流程改善和優化同時獲得的。做ERP要想取得成功,特別是非標定制過程,想要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靈活性。不是指ERP使用起來的靈活性,而是系統規劃設計的靈活性。這兩個靈活性分開來闡述一下:
1、使用靈活性:
有一些靈活性是好的,是系統規范范疇內的,比如本來要輸入產品數量,材料重量,這樣在報工入庫的時候需要拿出計算器計算產品單重后才能完成輸入,如果改善使用靈活性,那么直接輸入單重和數量就可以計算出原材料損耗重量,這個靈活性是ok的。
有一些使用靈活性是噩夢。比如,允許負庫存出庫,比如允許工單領料與好料不一致。這種折衷看起來好像讓使用過程更加順暢,其實也使得你的信息系統統計出來的結果沒有意義,既然這個操作統計出來的結果沒有意義,那這個流程就是一個不必要的流程,是一個浪費,不如不加。這種靈活性的積壓,是大多數企業的ERP不能起到作用的原因所在。
2、建設靈活性:
這里就存在一個選型問題。我個人的經驗,你在選型的時候,一定要親自看他演示系統,一定要看,不能光看他的截圖和報表以及各種功能列表。那個東西看起來跟你的設想一致,但是實際上他的產品跟你的設想有很大的不同。為什么要說選型的重要性,一般企業難以承受二次開發的成本,選型完成基本上系統就定下來,那么下面你的流程就要跟著他來了。如果不適配,會導致當前流程混亂。好的系統可以對模塊進行高度定制,低成本的搞出適配度很高的系統流程,建設的靈活性就是指他能夠低成本做出流程改變的流程,讓系統流程與實際流程保持高度一致,或者落差在你的掌控之中的能力。當前前提是低成本。找一堆工程師來分析重新編寫可以得到高度適配的系統流程,但是那個成本是市場不能接受的。
今天就分享靈活性吧,后面找時間寫一下系統建設規劃時候的技巧和實施過程中的細節。
非標緊固件的生產過程,特別是非標汽車件的生產過程,我認為雖然看起來產品小,工藝粗,其實對其管控并不亞于任何民用產品的制造和管理難度,因此這里得出的一些感悟對其他行業有一定的參考意義。